大家都在看
感谢人世间 所有不动声色的善良(视频)
在这个世界上,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做高尚者,也有权利做卑鄙者。
善良,从来只是人性的选择。
善良,它不是高声的叫嚣,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自我标榜,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辉,是一种无言的力量。
帮助着别人,也在成就着自己——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。
哪怕,发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。
01
1988年,BBC的演播厅里,一位79岁的老人受邀参加一档节目。
他平静地坐在观众席第一排,眯起眼睛,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。
突然,他身边的观众全都站起来,一齐望向他。
没有一个人说话。他们只是默默地、微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位长者。
老人整个人一下懵了,他诧异地回过头,还没搞懂现场发生了什么。
沉默了几分钟之后,演播厅里忽然掌声雷动,全场向他致敬,掌声经久不息。
原来,老人身上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。整整50年,除了他自己,没有一个人知道。
这是一个足够漫长的故事,漫长到,要回到硝烟弥漫的上个世纪。
老人名叫 尼古拉斯 · 温顿。
1938年,他还只是一个29岁的普通英国青年,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从死人堆里救出几百条生命!
在战乱中,他悄悄帮助669个捷克儿童逃出纳粹集中营,安排8趟列车将他们送往英国,拿出全部积蓄,为他们找好新的家庭,让这些孩子活下去。
1939年,在伦敦车站,一位记者无意中拍摄到温顿与获救孩子的画面
以一己之力拯救669条生命,最黑暗的时代里,温顿让人性的光辉发亮到极致。
但他把却这段故事和全部资料都锁进一个箱子,随手一扔,扔到地下室一个积灰的角落里。
整整50年,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过这件事,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只字不谈。他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中,仿佛地球上这个故事从未发生过。
永远消失了一般……
直到1988年,温顿的妻子在打扫地下室时,不小心踢到了一个旧箱子。当她打开箱子,看到里面一张张孩子的照片、一沓沓获救名单,这扇秘密的门才终于被打开。
打开时,门外站着的全是泪流满面的人。
当年获救儿童的资料
秘密揭晓,荣誉瞬间涌来。英国女王亲自封他为勋爵,捷克领导人授予他最高荣誉,伦敦车站为他塑起雕像,甚至太空中的一颗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!
温顿却一如往常平静。
“做好事,不是为了让人知道。我不是故意保密,我只是没说而已。”
BBC得知此事后,邀请温顿来参加一档电视节目。
主持人在台上慢慢地讲述当年的故事,忽然,她提高音量,冲着观众席喊:“请问,现场有谁是温顿先生救过的孩子?”
哗啦一声——
在场的所有观众,齐刷刷地全部站了起来!
那一刻,仿佛全世界都记着,他自己却忘了。
当年那些一脸迷茫走下火车的孩子们,如今都已年过百半,白发苍苍。
这50年来,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,曾为了让他们活下去,用自己全部的力量,对抗一整个时代的黑暗。在点亮他们的生命后,又悄悄地藏身暗处。
2015年,温顿先生安详离世,享年106岁。
在善良的路上,可能孤军奋战,可能越走越孤单。
但它仍然,永远都值得我们选择。
因为,你终究会因为选择善良,得到灵魂的宁静。
02
2000年,4个来自苏北沭阳县的失业青年,年纪在18到21岁,潜入玄武湖畔的金陵御花园,据他们后来对法官所说,原本打算在这个高档别墅区偷窃。
当他们闯入德国人普方的家中时,很快被这一家四口发现,双方语言不通,慌乱间,青年人将一家四口全部杀害。两个小时后,凶手4人即被抓获,杀人后,他们自己也吓坏了。
遇害的普方一家人,1998年落户南京。男主人于尔根·普方时年51岁,当时是扬州亚星奔驰合资公司的德方代表,他的妻子佩特拉·普方比丈夫小11岁,是一位全职太太。他们的一双儿女,15岁的女儿桑德拉和13岁的儿子托斯腾,都是南京国际学校的学生。
他们遇害这一天,是2000年4月1日(西方愚人节),以至于很多友人听到噩耗后惊呼:天哪!这是恶作剧吗?
然而,庭审现场的情景却让他们更加震惊。
普方的亲友看到,4名凶手看起来就像刚刚逃出课堂、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。他们穿着土气,满脸显露着没有见过世面的窘迫,以及做错事的惊惶。
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想象的。
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,当时做出一个决定,她写信给中国的地方法官,请求不要判处这4个青年死刑。
"德国没有死刑。我们觉得,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。"
最终,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4名被告的上诉,维持原判。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,
但故事并没有结束。 就在那年的11月,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,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状况。
他们把募集到的善款用来支付那四个凶犯的家乡——苏北沭阳县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学费,为他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。
这一举动已经默默延续了15年,虽然已有超过6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,但它至今鲜为人知。
这就是普方协会,一个民间慈善组织。这就是活着的人——准确地说是在中国的老外们,在那一刻做出的选择。
回忆起18年前的庭审,普方先生的母亲说,"很难形容当时的感受,愤怒但也夹杂着遗憾——这4个青年,没有受过多少教育,也没有正式工作,其中有一个做过短暂的厨师,另一个摆摊配过钥匙。
在悼念会上,朋友们聚在一起追忆普方一家,并开始讨论事件的背后缘由。
"或许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,专门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。"有人提议。
"对,如果他们曾经好好上学,就有可能获得一份工作,生活多些机会和希望,或许那样就不会行窃,更不会去杀人。"有人附议。
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在场人士的共同支持,大家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。
普方基金认为:“社会不公和缺乏教育是滋生犯罪的土壤”。这已成为普方基金会的共识。
要杜绝再出现杀害普方那样的年轻人,靠仇恨是没有用的,处决犯罪的根源比处决罪犯更重要。 这个社会需要法庭和监狱,但是更需要的是互助与教育,前者通过资源共享让困乏的人免于绝境,后者通过开发人的智慧与道德让人学会正确抉择。 只有做好了这两项,人类才能真正远离恐怖和暴力,否则,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犯罪的目标,这才是最可怕又最可悲的。
(普方基金的外籍成员与苏北的孩子们)
普方协会的创始人茱利亚说,
"我们想让大家知道的是,教育,能够改变或成就人的一生。"
"有的人之所以成为罪犯,责任在教育和社会,因此人是需要救赎的,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他的犯罪几率永远处在一个最低限度,甚至为零。"
要宽恕,不要仇恨
03
有位漫画家画过这样一张图:
井里的人伸手求助,井外的人出手相救,但相隔太远根本够不到。
井旁边,一架梯子正尴尬地躺在地上。
有时,向你伸出手的,并不是真正的朋友。摆在眼前的帮助,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意。爱与善,不仅是情感,更是能力。
吴孟达和周润发是少年好友,出道前两人天天呆一块儿,人生须尽欢,喝酒侃大山。
后来20多岁的吴孟达跑龙套跑成了经典,迅速蹿红两岸。
人一旦被名利诱惑,就如同向恶魔问路,走着走着就到了地狱门口。
吴孟达开始沉迷酒色和赌博,工作敷衍了事,最终亲手毁掉了刚起步的事业,而且还欠下30万元巨款。
这时,他的铁哥们儿周润发因为出演了《上海滩》中的许文强,仕途一路飙升。
周润发平时慷慨仗义,拿出30万对他来说并不难。于是吴孟达立马跑去跟他借钱。
没想到周润发一块钱都没给,只甩给他5个字:
“ 你自己解决!”
吴孟达寒透了心。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,却不肯伸手帮他一把,算什么朋友?
他恨死了周润发,发誓跟他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。
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,一直没有片约的吴孟达突然被导演邀请去拍电影。吴孟达大喜,抓住机会拼命磨练演技。
电影拍完后大获好评,吴孟达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一举拿下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。
颁奖现场,周润发也在台下。吴孟达瞥了他一眼,没理,只顾着向导演表达感激之情。导演却突然说了一句: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呀……
原来,当年向导演大力举荐吴孟达的,正是周润发!
吴孟达的视线模糊了。他曾经以为自己看透了人性,原来只是没读懂朋友的善意。
他终于明白,如果当时周润发拿出了那30万给他,他还是会在赌场上输光,还是会在夜店喝到烂醉,还是会在堕落的深渊里,永远都爬不起来。
“ 可怜的处境不会带来救助,只有坚韧不屈才能博得尊敬。”
——这才是当年那个最好的哥们儿,真正想要告诉他的话!
有一种善意,是可以劈头盖脸骂你,却默默无闻帮你收拾残局。
善良,不是急着满足自己的心愿,也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欲望。
爱与善,不仅是情感,更是能力。
在磨损的成年人的世界里 ,表达善意最体面的方式,不是居高临下地同情施舍,而是不动声色地,维护他的尊严。
04
一位母亲从农村嫁到城市,每年回老家见朋友时,都会摘下耳环、项链,换上最普通的粗布衣裳。
一个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坐着轮椅,没有指指点点,只是不在他面前蹦蹦跳跳。
一位车主看到路边有一对母女,没有高声鸣笛,停下来让她们先走。走到路中央时,孩子忽然向他鞠了一躬,开心地冲他挥挥手。
每一件小事里,都有一个善意的选择。
并不是拯救地球才算善良,救人一命才算善良,舍己为人才算善良,千金散尽才算善良。
看到陌生人出糗时,装作没看见,就是善良;
让座以后离开原地,多走几步,就是善良;
别人生病休养,不在他疲惫时突然探访,就是善良;
看到旁人落泪,少问几句“怎么了”,也是善良。
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。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。
比起轰轰烈烈的壮举,善良更多时候是不动声色,是恰到好处。
它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物质的回报,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名变成伟人,但却可以让你心安,理得。
05
这世上,有人使劲表演善良,想要感动别人;也有人轻描淡写,害怕感动中国。
记者柴静曾经这样形容一个人:“他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。面对他,我土崩瓦解……”
柴静口中的“ 他 ”,是一个德国小伙子,却选择呆在中国广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支教,一呆就是十几年。
2001年的夏天,广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。村民们吓了一跳:“这是什么烂仔,头发咋这颜色儿?”
“烂仔”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,卢安克。
卢安克很忙。他跑来跑去,一会儿租房子,一会儿搬桌子。忙完了,他拍拍身上的灰,用带着外国口音的中文跟村民说:“我要办学校!”
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,不通公路,不通电话。
卢安克却选择在贫瘠里扎根,办学、讲课,不收钱。他讲天文地理,讲数学英语,讲逸闻趣事,讲生活哲理。这些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,简直就是天上下起珠宝的倾盆大雨。
村民们不再喊他“烂仔”,见了面总是亲切地招呼一声:“欸!洋雷锋!”
卢安克觉得,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,不是没有钱,而是没有家人陪在孩子身边。
他经常去学生家里,帮他们做饭、做家务;放学后,他和孩子们一起爬树、放牛;下雨的时候大家一起挖泥鳅,抱成一团在泥塘里打滚。
孩子们跟他亲得要命。在向别人介绍他时,爬到他身上,用手勾住他的脖子:“这个是老卢!我老爸!”
县里干部听说了这件事,立即“高度重视”起来:让一个外国人在这里过苦日子,实在没面子。他们给卢安克在别处找了份工作,还安排好了住处。
卢安克坚决不答应,偷偷搬了家,怕领导上门“慰问”。
既然他不走,领导们又想出另外一个法子:让他留下,靠他出名,让他挂上红绸子上电视!
卢安克吓坏了,躲到学生家里不敢出门。有人推举他为《感动中国》候选人,他一听说就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,说可千万别选自己。
“ 我不要出名,出名会影响我的工作,会伤害我的学生。”
“ 我害怕感动中国,只能是中国感动我。”
他拒绝所有的记者,唯独接受了柴静的采访。只因柴静说了一句:“我不会把你塑造成名人。”
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,这个德国青年笑了笑,露出一排整洁的牙齿,什么都没说。
王小波讲过一个故事。
有人问一个登山者:“你为什么要爬山?”
他回答说:“不为什么,因为山在这里。”
山在这里,卢安克就留在这里。
他没有袜子,因为大山里买不到45码的尺寸。
他没有孩子,但这里所有的孩子都叫他爸爸。
他没有依靠,却把一辈子,都交给了一座山。
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德国人,在中国最偏远的一块土地上做的事。
在卢安克身上,最动人的不是“外国小伙在中国”,也不是“关注农村教育,关爱留守儿童”。
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碰触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是一个人,对另一个人,最纯粹、最本真、最无功利的善意。
全世界都在忙着赶路,忙着快速苍老,一不小心就丢失了善良。而卢安克的善良,正给了那些步履匆匆的人一颗定心丹。
安静一些,我怕惊动我所爱。
06
国内某平台上,有个“大善人”直播给山区人民发钱。
他把一张张人民币粗暴地塞到他们手中,为了直播效果,甚至往他们脸上抹泥,恨不得从屏幕里长出一只手,从你眼中拧出眼泪来。
直播一结束,他居然又把钱全都收了回去!
一个吵闹的世界,有一帮作秀的人,即使戴上花冠,也露不出善良的脸。
当他们靠近,总是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;
当他们离开,除了凭添一道伤疤,什么都留不下。
在苏州,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,一直悄悄资助一个叫周蓦的大学生。
周蓦从未见过他们,只知道他们曾是苏州一所大学的教授。毕业那年,学校组织了一场“困难生毕业见面会”,邀请两位老人前去参加。
那天,两位老人并没有出现。代替他们来到周蓦面前的,是一封祝福信:
“ 孩子,不见面,是不愿你思想上有负担。唯一希望你健康成长,做个善良的人。 ”
有一种善良,无名可显,无话可讲,永远不愿张扬。
不惹眼,不闹腾,也不勉强自己,在不动声色的善良里,凝视人心。
雨降落给坏人和好人,阳光也温暖坏人和好人。
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,都有权利做高尚者,也有权利做卑鄙者。
我们每个人都参与着这个时代,经历着这个时代。
这个世界发生的每一件事,我们不仅仅是听众,还可以参与其中。
善良,从来只是人性的选择。哪怕,发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。
谢谢人世间,所有不动声色的善良!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556ud1ido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、财经资讯、社区动态、草根创业。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、温度;传递正义、担当;体现社会责任。旗下品牌栏目:《加拿大骗子曝光台》揭露各类大小骗子、骗术;《汉加风系列》为时事评论;《闲闲聊时事》为一周新闻综述;《加国职场》关注留学生就业;《汉加财经》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《温哥华创业故事》系列、《加国养老》专题。
新闻线索:vanwestca@gmail.com